1.1 结果导向的教学
教育是一个包涵很广泛的概念,使用的场景也很多。不同的场景下教育的目的也不尽相同。为了使问题更为明确,我们将注意力放在一些特定范畴或满足一定条件的教育活动,并称之为教学。
本文中讨论的教学,包括了备考标准化考试的情景,例如,中学教育中,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等学科;也包括了基于逻辑学和数学(或其他明确具体理论)的理论学习,例如,高等教育中,数学、计算机科学、物理学、化学等学科;还包含了实际应用中传授明确具体技能的学习,例如,软件工程中,编程语言(例如,Python)、库(例如,React)、软件(例如,Photoshop)等。
但对于一些比较不那么明确的、不容易测试或培养周期较长的教育目的,例如,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,对学生创造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,对学生艺术鉴赏力的提升等,将会在教学中有所倾斜,或是在其他教育活动中不断渗透,但不是本文中讨论的核心方向。
所谓结果导向的教学(Result-driven teaching),可以类比测试驱动开发(Test-driven development),也就是先明确教学的目的并且写好了检验教学成果的测试,才开始进行教学。也就是讲授者在讲授前,就对学习者能力改变有着明确的预期,并且可以通过量化的方式对其测量。基于这样的学习方法,可以称之为测试驱动学习(Test-driven learning)
结果导向的教学,并不是意味着应试教育,虽然形式上追求的都是提高某个量化指标。正如上节所述,除了应付标准化考试外,结果导向的教学还适用于理论和技能的学习,例如,理解并娴熟的应用贝叶斯公式,从而更新本能的统计学直觉偏差。再例如,学习After Effects,从而进行动画或者视频的编辑。在教学前后,我们能看到学生解决问题半径的扩大,知识储备的增加,学习效果有着可以被区分的方法,都是可以明确测量和验证的,也同时达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预期。例如,学习者通过驾校的学习,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开车代步。
而对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的培养,需要专门的甚至反复的专门训练,而不是在其他知识中喧宾夺主的多目标却少成效(do mutiple things but do nothing well),例如,在初次学习游泳期间,培养其创新能力,有如对一个中国初中生用英语讲数学课。日常技能的训练可以为讲述这些抽象能力的策略做出实例上的积累,但显著的提高需要针对性的训练。
这教学过程中,有三个重要的对象,即:
- 验收材料
- 学习者(也就是学生)
- 教学材料
本文要讨论的,就是在对验收材料和学生进行了一定的要求后,为了达到一定的指标(接下来会具体讨论),如何提供更好的教学材料(例如,课堂讲授、教材编写、测试等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