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业初期的一些策略
这里讨论的创业并不包含所有不受他人雇佣、自己创造财富的商业行为(也就是经商)。
更具体的,也就是并不包含传统的小商业户,例如,奶茶店、化妆品店或是婚纱店(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)。
因为小商业户所从事的领域相对成熟,风险较低,回报相对较少,商业规模也很有限。
这里讨论的创业指的是一项高风险、高回报的商业行为,创业者要提供一个从未存在或是进行过极大改良的产品或服务。
这三个特性决定了创业是一个非常非常艰难的过程,创业把大量复杂艰难的任务综合到一起,同时还要考虑运气的干扰。
创业的成功概率很低,绝大多数(90%)的创业公司都会倒闭。
作为一个创业者,面对巨大的未知,唯一的目标就是提高成功的概率,降低失败的风险,让公司和产品存活下去。
每个创业的经历都有着其独特之处,其成功的模式和路径并不适用每一个创业公司,尤其是那些想做出巨大变革的公司。但有一些非常底层的原则适用于大多数的创业公司,这些经验可以避免创业者犯一些常见的错误,少走些弯路,提高成功的概率。
创业有两个重要的特点,一个是要做的(或者说可以做的)事情太多,一个是资源非常有限。
接下来要讨论的策略大多集中在两个问题,如何在繁复的过程中区分主要和次要的因素?如何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?
做人们想要的产品 / Make things people want
组建一支强大的团队 / Build a great team
把小做好,再做大 / Start small and expand
非常之时,采用非常手段 / Do things that don’t scale
总是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决定 / Always make the right decisions quickly
身体要棒,动作要快,工时要长 / Exercise more, execute faster and work longer
1. 做人们想要的产品
Make things people want, love and even addict
这个原则可以认为是所有原则中的最高原则。
尤其是在前期产品不成熟的情况下,更应该反复的追问:
这个产品是人们想要的产品吗?它能够给人们带来效率上的提高或是需求上的满足吗?
如果产品是对旧有方案的改进,那么这个产品较之旧有的方案有什么样的优势?这些优势足够强大到用户改变自己的旧有习惯来适应这个新产品吗?
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么所有其他的原则也就失去了意义,所有的努力也就都白费了。
做人们想要的产品似乎是显而易见的道理,但却很容易被创业者所(长期)忽视,原因在于:
创业者需要处理和关注的事情太多,以致忘记了分清主次
创业者会把一些错误的噪音认为是用户喜欢的信号
创业者会因为自己做出了很多努力,本能的回避用户不接受产品的事实
为了精准的验证,初期产品的设计要避免一些低级的错误,也就是说:
“Develop the product to the baseline level of quality the market requires.”
一些基本的产品设计原则有:
1.1 核心的功能要少而精
正如上图所示的,如果功能过少,用户可能会因为基本的需求难以满足而抛弃产品。如果功能过多,用户会被无关紧要的功能所迷惑,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实用性。
“You have to make every single detail perfect. And you have to limit the number of details.” - Jack Dorsey
1.2 在重要的位置放重要的信息
Most people don’t read, but scan. 大多数人不会仔细阅读,只是大致浏览,看到感兴趣的才深入了解。
简而言之,就是要把重要的文字信息放在左上侧,这可以认为是UX设计的第一原则。
1.3 提供一个精美,至少是不差的UI
人们会通过表面的设计来评价产品的实用性,或者说通过设计来判断一个公司的专业程度,从而来决定给一个产品多大的信任度。
1.4 分析用户的行为,听取用户的反馈,始终保持和用户的沟通
Talk to users a lot
对用户的分析应该从第一天就开始,记录用户使用的行为,基于获得的数据来进行必要的性能改变和策略决定。
始终保持和用户的沟通,不断听取用户的反馈。基于用户的反馈来改善产品,是验证产品有市场需求(Product/market fit )最为保险的方式。
相比大公司,创业公司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在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上成为专家,尤其是对用户的了解。
对用户在一个特定问题上,全面充分的了解可以算是公司的一个重要财产。
参考阅读:The only thing that matters - Marc Andreessen
2. 组件一个强大的团队
“A startup messed up at its foundation can’t be fixed.”
选择合伙人(联合创始人)是一件极其重要甚至是致命的决定。
1,合伙人是公司前期的主力,如果合伙人比较懒散自私,公司的效率会大打折扣,如果其愚钝肤浅,在决策上也会有很大的影响
2,合伙人将拥有大量股份,一旦合伙人离去(即使有vesting),股权分配不佳会对融资和吸引人才造成影响
3,合伙人将是公司文化的一部分,其工作方式会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工作方式和习惯
选择合伙人的几点建议(按照重要程度排序):
1,至少,要有吃苦耐劳、知难而上的毅力,而不是懒散享乐、缺乏自制
2,可以理性的思考问题,而不是随性感性的做决定,头脑灵活,有全局观
3,有相关的专长和经验,或是有相关的人际资源,可以为公司前期提供很大价值
“As a founder, your first job is to get the first things right, because you can’t build a great company on a flawed foundation.”
参考阅读:Zero to One - Chapter 9: Foundations - Peter Thiel
3. 把小做好,再做大
把小做好再做大是指:在产品开发初期,集中服务好狭小市场内的用户,咨询这些用户的体验和建议,根据这些建议,进行修改和提高,直到这些用户非常满意,爱不释手,成为产品的忠实粉丝。
例如,亚马逊的初期主要市场是图书,Facebook的初期市场主要是大学校园。 (占领革命根据地)
相反的,从一开始就考虑大范围扩张是指:做出产品雏形之后,定位广阔的市场,寻求迅速扩张,并根据分析用户的大量数据来决定产品的走向。
人们很容易因为好大喜功和急于求成而选择过早扩张。
大多数产品的第一版都是非常不完善的,有许多需要提高和改善的地方,复制大量成品的过程是容易的,但是从无到有,从一张白纸到一个成品的过程是困难的。
相比迅速扩张,把小做好再做大的好处在于:
1,变量可控,反馈效率高
消除了扩张策略不佳的影响。消除了竞争对手的影响。
如果出了问题,用户可以轻松找到反馈渠道;做出修改后,可以直接找用户交流。
产品可以在短期内有大量实质的改良,极大的提高了产品成功的概率。
一个类比就是,在一个小房间里消灭100只苍蝇,比在一个大会堂里效率高得多。
2,消耗的资源少
进行市场扩张,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和人力,分散了团队的注意力。
3,无损第一印象
采取积极地扩张,会有许多用户认为这个成型的产品,会对产品有更高的期待值,等你推出新的改进时,许多用户可能已经形成了坏的印象, 从而加大了获得新用户的成本(也就是加大了测试新版本的成本)。
一个类比就是,与人相处时,如果你知道这是个没长大的小孩,你对他的期望也就不会太高,也会给他更多地建议以便它成长,但是如果你知道他是个成年人,你的耐心就会下降许多,也懒得去纠正其弱点。
Launch fast and learn by testing
尽早的上线,通过不断地尝试、不断和用户交流来改良产品。
其好处在于,
1,第一版产品往往是非常粗糙的,提早上线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改善产品
You don’t learn until you launch.
2,可以防止没有必要的拖拉,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
参考阅读:Zero to One - Chapter 5: Last Mover Advantage - Peter Thiel
4. 非常时刻,采用非常手段
Do things that don’t scale
创业公司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,人力有限,财力有限。为了迅速的成长,需要在初期做许多没法长期去做的策略,直到问题不得不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解决。例如,创始人主动去寻找客户,创始人手动输入大量本该是用户提供的内容。
一个类比是,一个启动坏了的车需要人力推动起步,达到一定的速度后,它就无需人力而正常行驶了。
创业公司的许多初期工作就是这些原始的人力推动,形成规模后,就无需这些原始低效的人力了。
这样做的原因在于:
1,创业初期主要目的是降低风险,而核心的风险是产品是否有市场需求。需要问自己的问题,不是这个策略是不是长远之计,而是这样做是不是可以在验证市场需求的过程中节约了时间。
2,节约时间和资源。创业初期是非常脆弱的,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规模,却消耗掉了所有的资源,就只有面临失败的结局。创业初期,先想着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至少生存下去,等时机成熟了再想着改善。
在创业初期,无需处处完美,而是处处高效(迅速)。
更多可参考《Do things that don’t scale》一文,以及《Do things that don’t scale》一课
Solve the problem when you have to, save your energy for things matter
学车的时候,没有必要把引擎盖下面的原理搞的一清二楚,不仅耽误时间,而且对学开车没有任何帮助。
据我个人观察,有些创业者经常去耗时解决无需解决的问题,通过在这些问题上的工作,来证明自己在努力前行,而事实上是原地踏步。
一个类比是,一个专业的拳手会利用每一次出拳的机会,争取每一拳都击中要害。而一个小孩的出拳策略就是向空中胡乱挥拳,给自己一个正在进攻的假象,但实际上都是一些无用功。
5. 总是迅速地做出正确地决定
Always make the right decisions quickly.
这似乎是一句废话,却很少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,但作为一个出色的决策者,这是一项基本的指标。
为了便于理解,可以做一个极端的类比:
如果你不是在创业,而是在战场指挥一场战斗,你作为指挥官,带着自己的战士去攻下一个战地。
如果你不能迅速做出决定,你就会为此多死掉一些战士;如果你做出了错误的决定,那就会死掉更多的人,甚至是全军覆没,失去战斗。
商场没有战场那么残酷,但是也很相近,只不过失去的不是生命,而是时间和金钱。
“Startups are like jumping off a cliff and building a plane on the way down” - Reid Hoffman
思考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(按效率从低到高排列):科学验证,相信直觉,逻辑分析。
1,科学验证
Make decisions based on real data, not your own assumptions.
这个策略就是指:先提出假设,再设计产品收集数据,通过数据来验证假设成立与否。
更具体的可以参考阅读《Lean Startup》一书。
其优点是,避免了许多是似而非的假设,使产品在试验中不断趋于完善。
但缺点是,测试周期较长,效率不高;如果出发点限制条件过多,产品的未来发展会受到限制。
2,相信直觉
在产品设计上,相信直觉是一个非常直接有效地方法。但前提在于你要能够区分大众审美下的美丑,区分专业和业余的设计,简单地说你要对设计非常的敏感,你会因为一个粗糙的产品而感到坐立不安,会对一个出色的设计感到兴奋。
3,逻辑分析
逻辑分析就是基于确凿的事实,通过反复使用较为严密的定义或已知的规律,得到结论。
在创业过程中,逻辑分析一般是指如何在脑中模拟重现一些决策可以得到的结果,并不是严格的推导,而是尽可能接近的估算。
可以进行较为严密的分析时,选择逻辑分析是最快捷的方式。
当直觉和严密的分析相抵触时,相信逻辑胜过直觉。
只利用类比来理解问题,不用类比来分析问题。
根据明确的事实,采用较为底层的原理去推断,可以减低许多没有必要的试验,可以实现产品设计上的多次量子跃迁。
为了更好的决策,还有一些其他的技巧,例如:
1,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/ Put yourself in other people’s shoes
2,伤其十指,不如断其一指 / Do one thing and do it well.
3,不过早的庆祝 / Know exactly how far you have left to go
参考阅读:Zero to One - Chapter Six: You are not a lottery ticket - Peter Thiel
5.身体要棒,行动要快,工时要长
Exercise more, execute faster and work longer
创业公司的资源紧缺和高风险,决定了它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(相对商业模式成熟的其他公司)。
1,身体要棒
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身体不适会影响工作的状态。如果身体出现了大问题,便更是得不偿失。
坚持锻炼,不把锻炼身体当做成对时间的浪费,而当做是对时间的节约。
2,动作要快
1,做事坚决不拖拉,做该做的事,而不是想做的事。
创业过程中有许多非常愉悦的过程,但做起来享受的事情不代表是重要的事情,甚至是必要的事情。
创业过程中会有更多特别让人头疼,不愿去做(甚至不愿面对的问题),但如果不及时面对和解决,这个问题不会自然消失,甚至很可能会因为时间变久而越来越棘手。
2,做非常具体的规划和估计
“When your brain detects a discrepancy, it reacts by throwing resources at it: attention, effort, deepe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, and willpower.”
缺乏计划或是模糊的计划会让一个人被及时的欲望所左右,在自己短期欲望的满足中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。
一个具体的规划和估计的就是指,每天早晨,团队每个人非常具体地说出一天要做事,每一件事估计要需要花费的时间。
3,设定具体合理的中期目标,并设置一个具体合理的期限
一个明确的目标让人思路更加清晰,在没有达到目标前一直保持前进的功力和方向。
人们会为自己的拖拉找各种借口,有了明确的期限,就要为借口找一个弥补借口的方案,而不是轻易妥协。
3,工时要长
如果创业者一周工作100个小时,那么就比其他人一周多工作(早9晚5)60个小时(多工作150%)。
每周工作100个小时以上,就是平均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,例如,早八到晚十,早十到晚十二,早十二到晚二。
周末和节假日应该尽量取消,周末两天接近于一周三分之一的工作量(28/98),怎么忍心浪费?
在创业公司,一个月的工作量应该和一个大公司内一年的工作量相当,才算是对效率和工时的合理预期。
后记 / Epilogue
软件创业有许多做大的机会,同时也有许多商业上的优势。通过软件创业可以提高社会的效率,同时也可以给自己带来大量的财富。
创业的过程可以大致的描述为:
1,有一个解决具体问题并有很大市场空间的点子,最好这个点子较之已有方案有大幅度的改进
2,寻找一个至两个靠谱的合伙人(如果自己可在短期内开发出产品,可以将此步移后)
3,集中力量,做出产品的最简化雏形(MVP),给产品开发设置一个具体的期限,例如三到四周
4,将产品推广给最有需求的用户群体,并和其保持紧密的联系
5,服务好这个特殊的用户群体。想尽办法提高和改善产品的性能和设计,直到这个群体极度依赖产品
6,将重点转移到扩张(组建和管理团队),通过口口相传、销售、广告或是商业合作等方式,迅速获得市场
7,逐渐积累技术、内容和市场份额上的优势,降低其他竞争者进入的可能性(垄断市场,减少竞争)
值得在创业过程中,反复问自己的几个问题
1,我是否在一个有潜力的巨大市场里?
2,我的产品是不是用户喜爱的产品?我如何才能让用户体验更加简洁流畅?
3,我如何才能让我的团队行动的效率更高?我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强人加入到我们的团队?
4,如果我不是在创业,而是在战场,失败的后果是死亡,那么我会怎么处理这件事?
一些有利于理解的类比
1,如果公司是辆车,产品就是公司的发动机,做市场就是踩油门,如果发动机不给力,使多大劲踩油门也不会有效果
2,如果公司是栋房,创始人就是房子的地基,如果地基不深,房子建的再高也有随时坍塌的风险
3,如果公司是个孩子,在他还幼小的时候就要给他特殊的照顾,更多得关心和耐心,直到他长大成人,可以自立
4,如果创业是拳击比赛,那就要争取每一次出拳的机会都可以击中对方,而不是胡乱挥拳,浪费体力
5,如果创立公司是领兵起义创造一个新政权,那么创业就是一个不是你死、就是我活的过程
常见的失败原因(基于上述类比)
1,做出来的产品用户不喜欢(甚至是不实用)
2,创始人能力有限,懒散或是愚钝
3,用管理大公司的方式管理创业公司
4,瞎忙,不把好钢用在刀刃上
5,工时短,效率低,上了战场却用演习的态度